【极震区】meizosiesmal area 指一次地震中烈度最高的地区,即震中区。
【有感地震区】area (belt) of per ceptibility 在一次地震中,不用仪器观测而能感觉到地震的区域。
【无震区】aseismic region 相对于地震区来说,地壳稳定,不易发生地震的地区。
【中国地震分布图】seismic belts map of China 我国地震带的划分,由于不同学者对我国的地质构造的认识不完全一致,所以其具体划分亦略有出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所究划分为22个地震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根据我国地质构造特征,运用地质力学观点初步划分20个地震带。
【地震带】seismic belt 地震震中分布集中的地带。一般是活动性很强的地质构造带。从世界范围看,环太平洋一带和从印度尼西亚向北经緬甸、喜马拉雅山、中亚细亚到地中海是两个最显著的地震带,称“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一地中海地震带”。近年来发现大洋中的海岭也是地震经常发生的地带,不过海岭上的地震强度较前两个地震带弱。我国地处全球性的两个大地震带之间,是...
【地震区】seismic area,seismic region (1)即地震带;(2)指地震发生时受到重大影响的地区。
【地震区划】 seisinic zoning,seismological zoning 根据不同地区可能遭到的地震危险程度作出的划分。通常用最近若干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的烈度来表示可以据此采取相应的防震抗震措施。通过地震地质的研究及对这个地区历史上的地震活动进行科学分析,是目前进行地震区划的基本方法。
【震害】earthquake catastrophes 又称地震灾害。即地震对人类造成的灾害。震害与烈度、震级有联系,但又有区别,主要着眼于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所能造成的破坏。现有人用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作为“震害指数”来表示震害的程度。
【地震湖】seismic lake 因地震影响而造成的湖泊。有三种类型:①由于地震引起山崩堵塞河道成湖;②由于地震引起溶洞等暗藏洞穴塌陷,蓄水成湖;③由于地震时地面形变,局部地区地势下降较多,形成洼地蓄水时成湖。图为1933年迭溪地震时发生山崩,崩落的山石堵塞了岷江形成的堰塞湖。
【地震海啸】tsunami 由于地震而产生的海啸。一般都发生于深海沟一带,但这并不是这里发生地震就会出现海啸;还由于地震时海底地形有较大的起落升降,海水向突然变得低洼的地方涌去再返回海面,于是形成一种波长特别长的波浪,其波长一般达到100至1000公里;振动周期也很长,约为15分钟到1小时。在开阔的大洋中,这种波浪不明显,高度很小,但到接近海岸时,由于海底变浅,波浪受阻...
【砂土液化现象】liquefaction of fine sand layers 在强烈地震中,地下砂土层表现为液体性质的现象。可使地基软化,建筑物因而倒塌;大量砂土还可从地下如泉水涌出,在地面堆积成丘;另一方面则使地下某些部位空虚,地面因而沉陷。产生液化现象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当砂土层中发生振动时,振动使砂粒趋于紧密,砂粒间的地下水受到压缩,但水是不可压缩的,因而表...
【地裂缝】ground fissure 地震在地面上所造成的裂隙。大都发生在现代松散沉积物中,大小长短不一,常有规律地排列,有时密集成具有一定方向的裂隙带。在低洼地区沿这些裂隙带常有喷沙冒水的现象,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形成一连串小型沙丘或小型沙梁这些裂隙的产生有的明显受地形控制,有的与构造活动有关。
【震后效应】aftereffect 地震是地下的岩石破裂或沿原有断裂面发生位置错动。在一次大地震后,地下岩石的产状发生剧烈的变化,需要重新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时还会继续产生一系列小的破裂和位移,地壳中的应力状态也继续在变化,因而在大地震后还会发生一系列余震;地下水及地形变化和其他地球物理场都还会有不同于平常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时和地震的前兆很相似,但反映的地震趋势...
【地炮】seismic bembing 地震区在强烈地震后出现的从地下喷出气体发出爆裂声的现象。它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量,可以把地下的土块崩起,在夜晚出现时具有火光。1975年2月4日我国辽南地震后的一段时期内在平原地区就出现了这种特殊现象。
【地声】earthquake sound 地震时或临震前在地下发出的声响。常如闷雷声、载重车通过声、风声及金属碰撞声等等,自远而近,一般在震中区听到地声时,震动随之发生。
【地光】earthquake lightning,luminescence 由于地震活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常在临近强烈地震发生时出现。有的为大面积笼罩地面,有的呈条带状的闪光,有的如火球成串升起。其颜色以白中发蓝似电焊火光者居多,红色、黄色及其他颜色的也有。
【地震云】seismic cloud 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形象奇特的云彩。有人认为与地震有关,是地震的前兆。日本有较多的观测记录,是正在探索的一种自然现象。
【微观前兆】microscopic premonitory 地震前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小的地震活动。如地壳形变,地面倾斜,海平面的升降,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应力、地磁、地电、地温和重力等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等。须用仪器和长期监测才能察觉到的变化统称微观前兆。
【宏观前兆】macroscopic premonitory 地震前人的感觉器官能够直接察觉的一些震前征兆。例如井水变混浊、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陡涨、陡落;泉水突然枯竭或涌出;动物表现异常;天气骤冷或骤热,大风、暴雨、大雪;地下发出奇异的响声;天空出现奇特的亮光或彩云等,统称为宏观前兆。
【地震前兆】premonitory symptcms 地震的发生,一般是地壳中岩石长期受力逐渐变形直至破裂的结果。它有一个演变过程,濒临破裂之前,会产生许多相关的现象,预示地震将要到来,这些现象被称为地震前兆。目前已经发现的地震前兆有:地应力与地形的异常变化;微小地震的频繁出现;地表发生大面积升降和水平移动;断层的相对位移;地下水的突然涨落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变化...
北京雅译翻译服务公司 版权所有 2003-2013 京ICP备10013847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辉煌国际广场2号楼1105 电话:010-59713460 邮箱:yai@yaitrans.com
专业地质翻译首选北京雅译翻译公司!北京雅译是一家专业地质翻译公司、矿业翻译公司、石油翻译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矿业翻译、地质翻译和石油翻译,欢迎新老顾客前来咨询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