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71 3460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地质词汇翻译
  • 【天然地震】natural earthquake 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地震。根据不同成因,一般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及其他天然扰动(如洞穴塌陷、山崩、大型滑坡、大块陨石堕落等)所引起的地震。

  • 【断层传播】fault propagation 又称断层扩展。地震时从震源开始破裂,沿一定方向发生断裂并错动位置到一定距离为止,这种断层活动称为断层传播。一般说来地震越大断层传播的距离越长,有达到数百公里的。在一些大地震中,还观测到断层传播速度每秒达三、四公里。

  • 【活动断层】active fault 断裂两盘还在相对移动位置的断层。这种变动常是缓慢地进行,突然发生快速移动时则可产生地震。

  • 【活动构造带】active tectonic belt 在地球历史近期还表现出活动性的地质构造带。这些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爆发、地壳的水平及垂直运动等。

  • 【构造活动性】tectonic activity 指某一地区或地带在挽近地质时期内构造活动的程度。地震与构造活动性有密切关系,构造变动发生的时期越新,构造活动性越强,则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越大。研究构造活动性对于划分地震区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 【孕震构造】seismi structure 又称发震构造。一般指孕育较强地震的活动撕裂带,但在一定时期内并非孕震构造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地震,而是那些适于地应力集中,岩石易于破裂的特殊部位,才较易发生地震,如活动断裂带的两端或发生曲折的部位;一条活动断裂带和另一条活动断裂交叉的地方等。

  • 【地震力】earthquake force seismic force 指由地震波传播时引起地面振动所产生的力。地震力作用于建筑物,当超过建筑物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即造成破坏。地震力愈大,造成的破坏也愈大。地震力具有方向性,有水平方向也有垂直方向,一般水平方向地震力的破坏作用更强烈。抗震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地震中地震力的大小,采取预防措施。

  • 【地震會能】seisinic energy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它们绝大部分以机械能(岩石破裂和位移)和转换为热能的形式存在于震源区,少部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外传播。地震能目前还不能直接测量,所测到的只是地震波的能量,因此也有人把地震波的能量称为“地震能”并用以作为表示地震大小的标度。地震波的能量与地震的总能量的比例一般说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对于同一震源区来说...

  • 【地震活动性】seismic activity 指一个区域或地带有历史记载以来地震活动的程度。常用发生地震的次数(即频度)和强度来表示。

  • 【地震周期性】earthquake periodicity —个地区的地震,在强烈活动以后,总是要经过一段平静时期,才会再度活动起来,这种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特点,被称为地震的周期性。一般认为是在地震活动强烈、释放出大量能量以后,需要时间重新积累足够的能量,才能再使岩石产生一系列破裂,地震再次活动起来。一个地区如此,从全球地震活动来看,也是有周期性的。

  • 【地震事件】seismic event —次地震或一次由于爆炸原因产生的相似的瞬时地动。

  • 【震源机制】focal (earthquake) mechanism 即“地震机制”。

  • 【地震机制】earthquake mechanism 又称震源机制,指震源区在地震发生时的力学过 程。目前还仅仅是推断性的解释。例如:断层说利用地震波纵波的初动方向的分布状况来推断震源机制,常把震源区划分为压缩区和膨胀区相间的四象限区。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之间可划分出两个正交的平面界面 < 称为节面),其中之一可解释为断层面。利用这种方法,对世界上不少大地...

  • 【地球自由振动】Earth free vibration 地球所具有的周期为几分钟到1小时的固有振动。一般认为是由大地震激起的,研究这种振动有助于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 【地球脉动】Earth tremor 地球所具有的一种轻微的、比较规则的、周期性的连续振 动。有的周期在一分钟以上,也有小到几十分之一秒的。振动幅度一般为几十分之一微米到几十微米,用精密仪器才能观测到。它一直不停地象人的脉博一样跳动着,故此得名。产生脉动的原因说法不一,有的认为与激浪冲击海岸有关,有的认为是由风暴引起的,以及其他原因。

  • 【扩容说】dilatancy hypothesis 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关于地震成因的假说。认为地震发生前,岩石受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许多细微的裂缝,使体积增大;如果压力进一步加大,地下水渗入并达到饱和,这时岩石即变得易于滑动,如压力继续增加就会发生断裂错动,产生地震。

  • 【相变说】phase change hypothesis 关于地震成因的一种假说。认为由于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了体积和密度的快速变化,对周围的岩石产生了快速的压力或张力,因而产生了地震。

  • 【岩浆冲击说】magma impact hypothesis 关于地震成因的一种假说。认为由于岩浆向地壳中的薄弱部位冲击,使地壳破裂和发生运动,产生了地震。这可能是一部分地震的成因,然而大多数地震的纵波初动方向,表现为压缩和膨胀交替出现的四个象限,这与岩浆冲击所产生的反应不符。

  • 【弹性回跳说】elastic rebound hypothesis 是出现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种关于地震成因的假说。它是里德(H. F. Reidl911)在解释1906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发生地震时,圣安德烈斯断层产生的水平移动量而提出的假说。他认为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中发生了断裂错动;因为组成地壳的岩石具有弹性,在断裂发生时,原来发生了弹性变形的岩石回跳到未变形前的状态,释放出...

  • 【地震地质学】seismo - geology 从地质学的角度研究地震问题的一门新学科。地质学认为: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是现今正在进行的地壳运动激化的表现。地震的分布往往与活动构造带密切相关;探索地震与活动构造带及现代地应力场的关系,从而确定地震危险区,捕捉地震前兆,实现地震预报,是地震地质工作的主要目标。

当前页:58/120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