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509 5237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地质词汇翻译
  • 【分水线】divide line[  2013-10-21  ]

    【分水线】divide line 相邻流域间的分界线。此线两侧的径流,分别流入两个相邻的流域。分水岭的最高点的连线,即为流域的分界线。分水线有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二者一般并不吻合,通常是以地面分水线作为流域的分界线。

  • 【分水岭】water divide,dividing crest,dividing range 相邻两个流域之间的山岭和高地。这一地区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分别流入山岭或高地两侧的河流。

  • 【流域面积】drainage area,riveraasin area, water collecting area 又称集水面积或汇水面积。指流域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流域面积大都先从地形图上定出分水线,用求积仪或其它方法求得分水线圈定范围内的面积。计算单位一般为平方公里。

  • 【流域】drainage basin[  2013-10-21  ]

    【流域】drainage basin 河流集水范围的总称。在一个地域内的地面径流通过各级支流最后都汇入一条主流,这个集水范围即称为该主流的流域,如长江流域即为汇入长江的地表径流集水范围的总称。流域范围是以地表水分水线圈定的。

  • 【河口】river mouth[  2013-10-21  ]

    【河口】river mouth 河流下游入湖、入海或汇入主流的河段。入海河口可以是三角洲,也可以是三角湾。三角洲是由于河口区的堆积作用大于波浪、潮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三角湾是河口区径流量大,输沙量少,同时长期受潮流与波浪的冲刷形成的。在海(湖)岸下沉的河口地区也常形成三角湾。

  • 【河谷】river valley[  2013-10-21  ]

    【河谷】river valley 河流侵蚀切割而成的槽形凹地。它包括河床、河漫滩、阶地和谷坡。按断面形态河谷可分为“V”形谷、“U”形谷和“凵”形谷。按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可分为纵谷、横谷、背斜谷、向斜谷、单斜谷、断裂谷。河谷展宽段和狭窄段的出现是岩性不同或断裂构造存在的重要标志。

  • 【河源】river head [  2013-10-21  ]

    【河源】river head 河流补给的源头。多数常年流水的河流,在其河源上游多为一条最长的支流或为泉、冰川、溶雪、沼泽、湖泊等,如海河上游的桑干河以神头泉为河源,长江、怒江等以唐古拉山南北坡的冰川为源头;黄河的源头之一为一片星罗棋布的沼泽、水塘,即约古宗列渠和星宿海。在我国季风气候条件下,除上述河源的河流外,尚有以季节性降雨或暴雨为流水来源的季节性流水。

  • 【河流】river[  2013-10-21  ]

    【河流】river 沿着地表线形谷槽流动的水流。有的河流常年有水,有的河流只在雨季或暴雨后才有水流。根据河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和河流发育的顺序,可以划分为顺向河、逆向河、偶向河、先成河、次成河、后成河或叠置河等。河川水流为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动力之一,对地表长期进行着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不断地对地表形态 进行改造。

  • 【流水地貌】fluvial landform 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可分为暂时性流水地貌和经常性流水地貌,前者如冲沟、洪积扇等;后者如河谷、 河漫滩、三角洲等。又可分为有明显槽床的线性流水地貌和无明显槽床的片状流水地 貌,前者又称河流地貌,在各个气候区普遍存在;后者主要出现在干旱区的山麓地带,表面覆盖着薄层的岩石碎屑,形成微缓倾斜的山麓剥蚀平原。

  • 【相关沉积法】method of cotrelative sedhnents 根据沉积物的沉积时代,推断与之相应的剥蚀地貌年龄的方法,称相关沉积法。参见“相关沉积”。

  • 【相关沉积】correlative sediments 在剥蚀地貌形成的过程中,被剥蚀下来的碎屑物几乎同时堆积在相邻的低洼地区,这种沉积物称该剥蚀地貌的相关沉积。根据沉积物的地层时代,可以推断剥蚀地貌的地貌年龄。这种推定地貌年龄的方法称相关沉积法。

  • 【层状地形】stepped landform 即多层地形。指一个地区,从最低的水面到附近最高的山地,在水平距离较短的地形横剖面上,由多级海岸阶地、湖岸阶地、河流阶地和多级山地夷平面以及多层溶洞、多层洪积扇组成的阶梯状地形。我国沿海和内陆许多地区,层状地形极为醒目。它显示了该区地壳经受了上升或下降与相对稳定的新构造运 动的过程。对于研究一个地区的地形发展历史和构造运动历史具有重...

  • 【岛状山】inselberg[  2013-10-21  ]

    【岛状山】inselberg 剥蚀平原上的蚀余残丘,常呈平的圆丘状。它以从沙漠或 干热地区的低地或剥蚀平原(如阿扎尼亚或阿拉伯沙漠)中突然挺立为特征。岛状山 常为裸露的岩石质的,或部分地为岩石碎屑所掩埋,它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侵蚀旋口 的后期地貌景观。此词源于德文Inselberg ( island mounrain岛状山),是德国探险家F. Wilhelm C. E. Bornhardt (1864—1946)首次提出的。后来,金...

  • 【山足剥蚀面】denuded surface of fothill 即“山麓剥蚀面”。

  • 【山麓剥蚀面】piedmont denudation surface 又称山足剥蚀面。是山麓地带受长期 的片状水流冲刷和重力崩落作用,山坡逐渐后退而形成的剥蚀面。

  • 【山前夷平面】piedmont graded surface 即“山麓剥蚀平原”。

  • 【山麓剥蚀平原】 piedmont denu - dation plain,pediment 又称山前夷平面。山麓地带受长期的片状水流冲刷和重力崩落作用,山坡逐渐后退而形成的山麓剥蚀面(又 称山足剥蚀面,简称山足面)。许多山麓剥蚀面连接后形成的广大平原,称山麓剥蚀平原。这种夷平面形成的论点称山麓剥蚀平原学说。它强调山坡始终保持陡峭,平行后退,山麓剥蚀面逐渐扩大而使整个山地夷平。在山麓剥蚀面扩展过...

  • 【准平原化作用】peneplanation 地表的起伏受侵蚀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而到达准平原的过程。参见“准平原”。

  • 【准平原】peneplain[  2013-10-21  ]

    【准平原】peneplain 是一种夷平面。指起伏和缓、宽谷残丘相间的近似平原的地形。W. M.戴维斯认为,这种地形是侵蚀旋回老年期的产物,它的形成过程是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河谷受河流侧蚀作用而逐渐展宽;山坡因风化作用和流水冲刷而高度降低,坡度变缓。他把这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过程称为准平原化作用。这种论点称准平原学说。它强调河流侧蚀和山坡在后退过程中坡度逐渐变缓。而山麓剥...

  • 【古夷平面】 acient planation ( graded) surface 指夷平面形成后,由于地面的下沉,被掩埋于地下的夷 平面。参见“夷平面”。

当前页:85/102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