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71 3460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地质词汇翻译
  • 【特洛伊行星组翻译】Trojan planeis 指特洛伊小行星群中落后于木星后面60°黄经的一组小行星。参见“特洛伊小行星群”。

  • 【希腊行星组翻译】Greek planets 特洛伊小行星群中超前于木星前头60°黄经的一组小行星。参见“特洛伊小行星群”。

  • 【特洛伊小行星群翻译】Trcjan asteroids 或译为“脱罗央”小行星群。这是一群与 木星同一轨道和同一运动速度绕日运行的小行星。分为两组:一组超前于木星前头60°黄经,叫希腊行星组(Greek planets),一组落后于木星后面60°黄经,叫特洛伊行星组(Trojan planets)。它们正位于拉格朗日点上(图)。任何小行星当其在运行中一旦处于拉格朗日点位置范围内时,就...

  • 【柯克伍德空隙翻译】Kirkwood gap 大多数小行星轨道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1.5— 5.2天文单位)之间,但并非均匀分布,其间存在若干空隙,在这些空隙里没有小行星,这种空隙叫柯克伍德空隙(是美围天文学家D. Kirkwood在1866年发现的,故名)。据研究,小行星的平均运动周期与木星的运动周期成简分数(例如1/2、1/3、2/5、3/7)时,木星对这些小行星因共振效应而产生摄...

  • 【带状小行星群翻译】asteroidal belt 小行星轨道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1.5— 5.2天文单位)之间,而其中十之八九又位于2.3—3.3天文单位之间,平均轨道距离集中在2.8天文单位处。但在这个宽距离带里,小行星又呈几个集中带运行,其间由柯克伍德空隙隔开。所以实际上在小行星区域内是若干个带状小行星群绕日运行。

  • 【小行星翻译】asteroid,planetoid 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许多似球形、椭球形甚至不规则形状的小天体沿各自的轨道(大多数是椭圆形,轨道面大致接近于黄道面)绕日运行,统称小行星。到1981年为止,已编号的小行星有2200多颗,雷达探测到的有50,000多颗(直径在1公里以上者),整个小行星带总质量约为地球的0.04%。最大的几个小行星是谷神星(Ceres,小行星1号,直径1003公里)智...

  • 【火卫二翻译】Deimos 火卫二的轨道长半径为23,520公里。火星对火卫二的潮汐摩擦使火卫二不断远离火星。火卫二体 积不大,只有15x12.2x11 (公里),在表面上亦可见到许多陨 击坑。火卫二的反照率在0.05左右,类似于碳质球粒陨石和碳质小行星。参见“火星卫星”。

  • 【火卫一翻译】Phobos[  2014-02-10  ]

    【火卫一翻译】Phobos 是火星的内卫星,距火星9380公里。公转周期7时39分,为火星自转周期(24时37分22.6秒)的三分之一弱,即火星一昼夜间可以看到三次火卫一自赤道上空经过。在太阳系里的40多颗卫星中,只有火卫一才是这样。它与火星距离很接近洛希极限。其表面陨击坑密度与月球差不多。比火卫二体积大而棱角更尖锐,参见“火星卫星”。

  • 【火星卫星翻译】moons of Mars 火星有两颗卫星,是美国天文学家于1877年8月在海军天文台观测到的。他把火卫一命名Phobos (恐惧之义),火卫二命名Deimos (飞翔之义),它们是护卫战神(Mars)兵车的侍从。根据水手9号探测确认两个卫星是同步卫星。两颗卫星都呈不规则形状,都有密集陨击的表面(比火星表面的密得多),反照率均低(约0.05),它们体积都很小,但...

  • 【火星地质地文图翻译】geologic - phy - siographie map of Mars 美国布朗大学马奇(T. A. Mutch)、桑德斯(R. S. Saunders)等人合编成一幅火星地质地文图。他们主要根据火星坑大小、频率分布和密度分布以及后期侵蚀、沉积等修饰特征来编制的,因此比编制月球地质图更为复杂。

  • 【火星地质史翻译】geologic history of Mars 许多研究者根据已知火星的各种地貌类型和构造变形等相互关系,总结出火星地质史大致如下:火星约在46亿年前由陨星吸积增生而成;冷凝发生分异,表层固结成火星壳,内部分异出塑性火星幔和火星核;火星表面受到普遍而强烈的陨击作用;与此同时先后形成希腊盆地、阿尔及尔盆地和利比亚盆地;陨击率减小,希腊盆地附近开始...

  • 【火星地质作用翻译】Martian geologic process 过去认为火星象月球一样是不活动的“死”行星。经过宇宙飞船多次探测后,已发观许多表明火星在不断活动的地貌形相和构造形相,例如火山盾和破火山口,岩流,火星壳断裂,侵蚀扩大的峡谷,沙丘沉积、切沟等等。因此火星上进行着各种地质作用:有火山作用、断裂作用、升降作用、风化作用(物理的和化学的)、流水侵蚀作用、冰...

  • 【火星构造变形翻译】Martian structural deformation 火星壳可以认为是由破裂戍镶嵌状的地块组成,破碎的坚硬火星壳置于活动的壳下层之上。火星上到处有裂隙亢坟和沿大破裂喷出的熔岩体形成弯曲山脊,延伸达几千公里,尤其在显示火山特征的地区,如惑海(Mare Sirenum)、塔西斯山脉(Tharsis Ridge )、阿卩客迪亚区(Arcadia)等地均可看到。这种火星构造...

  • 【三斑火山翻译】Three Spot Volcano 火星上奥林匹斯火山东南一千六百公里处的三座盾形火山,分别称为北斑、中斑、南斑,故为三斑火山。详见“火星火山”。

  • 【火星火山翻译】Martian volcano 火星上有典型的火山锥形相。在北纬18°西经134°位置上的奥林匹斯火山(Olympus Mons)就是一座庞大的火山锥,高出周围平原24公里,基座宽达700公里,山顶有一个复杂的巨大火山口,直径65公里,火口壁陡峻,这是一座形态上极似地球上夏威夷岛和加拉帕戈斯岛的盾形火山,但规模却巨大得多。巨大火山口也可能是熔岩喷出和塌陷而成的。舌形岩...

  • 【白岩翻译】while rock 1972年水手9号观测到,1976年海盗1号又摄得高分辨率图象的“白岩”位于火星赤道南8°处一个直径93公里的陨击坑底部,大小约14x18公里,表面很象白色的“残留极冠”从高分辨率图象上看似一片高起区,有许多沟槽和裂隙,反照率高,有人曾认为可能由冻结的气体或化学凝升物覆盖所致。但是,红外线辐射仪测量证明,白岩表面温度高,不可能有冻结的CO2千冰,...

  • 【火星切沟地貌翻译】Martian grooved features 是一种风蚀地貌。多呈密集的线形低山脊和平行的线形沟槽相间排列组成的地貌。在奥林匹斯山(Olympus Mons)附近主要是这种地貌。南极区的一条锯齿形崖(高2公里左右)就是由切沟地貌的陡崖形成的锯齿形地貌。

  • 【火星混杂地貌翻译】Martian chaotic feature —些破碎的角砾状岩体混嵌在一起,表面上有的呈线形,有优势方位排列;有的由杂乱交错的短岭谷和小丘群组成。在崖壁处常有弧形崩滑体,上升地区内见有弧形破裂。这种地貌形相多分布在赤道地带,例如在金色平原(Chryse Plauitia)和珍珠湾(Margaritifer Sinus )父界地带,见于皮拉区(Pyrrhae Regio)者横...

  • 【火星冰成地貌翻译】Martian glacial 南极冰冠残余永冻层(主要由干冰组成,厚度不大于100厘米)之下覆盖着纹层状平缓沉积层 (图)。由10—30米厚的深浅相间的互层组成,出露在单面山的阶梯形悬崖上,共有20层之多,有的地 区估计累积厚度可达1—2公里。暗色层可能是火山喷出物,也可能是风积物;浅色层可能是冰水沉积 物。沉积物单面山上有类似外冲平原上的锅...

  • 【火星极冠翻译】Martian polar cap 火星两极都各有一块白色区,叫极冠。其大小随季节而变。这一现象可能是冰冠边缘厚度较薄,或者是极冠中部有较稳定的冻结挥发物,或者两种可能性都存在。残留极冠永冻层厚度不超过一米。

当前页:27/120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